6月28日,國家醫保局進行了醫保醫用耗材分類與代碼數據庫更新,整合兩批公布目錄,在首批公布目錄基礎上新增了60萬個型號產品,
影響全國耗材的編碼,到底長什么樣子,現公布的數據庫中便可以查詢到,點擊詳情后,還能看到更為具體的信息。

圖片來源(國家醫保局)
解讀:醫保醫用耗材編碼分5個部分共20位,通過大寫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按特定順序排列表示。其中第1部分是耗材標識碼,第2部分是分類碼,第3部分是通用名碼,第4部分是產品特征碼,第5部分是生產企業碼。
第1部分:耗材標識碼,用1位大寫英文字母“C”表示。
第2部分:分類碼,根據醫用耗材學科、用途、部位、功能劃分,用6位阿拉伯數字表示。
第3部分:通用名碼,創建全國統一的醫保醫用耗材通用名碼,用3位阿拉伯數字表示。
第4部分:產品特征碼,根據耗材材質、規格等特征賦予的代碼,用5位阿拉伯數字表示。
圖片來源(國家醫保局)
2020年,在全國統一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建設基礎上,逐步實現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等15項信息業務編碼標準的落地使用?!笆奈濉逼陂g,形成全國醫療保障標準清單,啟動部分醫療保障標準的研究制定和試用完善。
不同于藥品的是,耗材不僅數量龐雜且種類繁多,同一產品在不同地區招標采購時的名稱不同,各地關于耗材的政策規定多種多樣,給耗材招標采購以及支付等環節帶來諸多不便。
此種情形下,不乏有企業利用此來逃避價格監管,部分地區甚至形成混雜的業態。近幾年業界興起的耗材采購聯合實施耗材采購價格、數據共享等做法目的之一就包括規避企業這一做法。
醫用耗材編碼標準的出現必定將對耗材產業鏈里的某些環節作出改變和修正,以配合同樣在前期重點開展的醫保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信息業務編碼標準。
實際上,由于沒有統一標準,企業自己往往也搞不清楚產品在多地招標采購中的名稱和信息。比如,產品名稱在北京是a,到了南京卻成b。
這種“共識”將直接影響耗材的招標、采購和支付等環節。原來耗材是龐雜,有了編碼標準后將改變混亂的局面,消除了之前招標采購環節因產品信息差帶來的問題,再由此影響到支付環節。
因此,通過耗材一致性評價所需的費用,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以及后續面臨的招采降價,都將一輪一輪地篩掉大批企業,進而洗牌后,引導行業朝著創新設備、創新耗材的方向發展。